人文关怀

所在位置:首页>医院资讯 人文关怀

勇者挑重担 高手自敢闯

2019-01-25

随着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,神经介入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,今年以来,我院神经内科积极适应医疗事业发展需求,大力开展神经介入术,拯救了一位又一位卒中患者的生命。其中,涌现出了像杨永新、褚小朋、黄振兴、高峰、韩长鸣这样优秀的青年医生。他们不断探索、勇于挑战、敢闯会拼、迎难而上,默默奉献在临床一线,用自己的青春书写出人医奋斗的篇章。

杨永新:“既然选择医学,那就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!”

杨永新是神经内科8病区的副主任,也是5位青年医生中的“老大哥”,从事神经内科十余年,熟练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、疑难病的诊治。“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,但是一旦选择,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。”自学医以来,杨永新一直将其作为人生的誓言、行医的动力。

随着神经介入学的迅猛发展,如何为患者开展创伤小、恢复快的诊疗服务对神经内科医生有了新的要求。一个月前的一个晚上,江都真武镇的戴先生突然出现头疼、头昏的症状,渐而呼之不应,不能站立、言语。这是一名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,经过杨永新等人为其行静脉溶栓+动脉取栓桥接治疗后,患者血管再通,才脱离危险。术后戴先生神志转清,四肢均能活动。

杨永新曾在个人的感悟中写道:“当听到患者家属由衷感谢的一瞬间,职业的价值感油然而生,此时我们的字典里没有辛苦,只有幸福。”

尽管住院过程中,患者家属多次以红包表示感谢,但杨永新坚决拒绝了。作为我院党总支内一支部书记,他深刻知道,廉洁是行医之人的立身之本,挽救患者生命更是医者的神圣使命。

褚小朋:“医者父母心,需要时刻把患者放在心上!”

入了冬,天气寒凉,尤其是夜晚。很多脑卒中患者在夜晚发病,遇到危急情况,神经内科医生需要立刻到场抢救。今年入冬以来,褚小朋已经10多次在凌晨时分赶至医院抢救患者,可他总是不以为意,他说:“作为一名医生,救治病人,累与苦是值得的。”

一天凌晨,褚小朋接到电话,有一名脑梗死患者需要他配合救治,他二话不说,10分钟内赶到现场,为患者做各项评估、与家属谈话沟通、开展溶栓取栓手术,一直忙到凌晨3点。身着30多斤的铅衣,在凌晨时分奋战在导管室,让患者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,对他来说更是一份责任。稍作休整,早上他又出现在急诊内科的诊室内,认真诊治每一位患者。“其实不仅仅是我,深夜遇到疑难病例时,病区张富山主任和其他医生也会立刻赶到,我们都只是做了应该做的。”褚小朋说。

古人云:“医者,书不熟则理不明,理不明则识不精。”近年来,褚小朋与杨永新撰写的SCI论文《ISCORE和PLAN评分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中的死亡风险对比》已成功在Journal of Stroke &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期刊上发表。扎实的理论基础、勤勤恳恳的付出,让褚小朋在医生这份职业中散发着光和热。

高峰:“医生这份职业随时存在着挑战,迎接它吧!”

2016年6月1日,高峰与杨永新在院内开展了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,开启我院神经介入的崭新篇章。虽然他现在可以说是脑血管造影术的“熟手”,但两年前第一次做脑血管造影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。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时,尽管他已经将脑血管造影术做了N遍,但是,回院后独立开展还是第一次。

“紧张,但更多的是兴奋!”高峰介绍道,“我们为此做了万全的准备,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,首战告捷给予我们很大的信心。”自开展各项神经介入术以来,高峰等青年医生得到患者的诸多好评,“详尽的术前准备,谨慎的术中操作,深厚的理论基础,让我们的技术越来越得到患者的肯定。”高峰这样总结道。

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,神经内科医生也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。虽然平日的工作很忙,学习时间显得尤为宝贵。“以前我最大的爱好是打篮球,但是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去打球了,不是不爱好,而是要把时间用在‘刀刃上’!”高峰说,“看精彩病例,看手术操作的方式、方法,学习是无止境的。”

黄振兴:“团结协作给予我无尽的力量与可能性!”

救治患者打的是“团队战”,只有紧紧拧成“一股绳”才能将个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。“一直以来,都不只是我一个人在战斗!”黄振兴说,“一方面科室给予很大的支持,另一方面更有好兄弟的鼎力相助!”黄振兴是神经内科26病区的主治医师,经常与他搭档的则是神经内科8病区的杨永新和褚小朋。“特别是遇到取栓手术,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。”黄振兴介绍,“无论多晚,科室钱文忠主任都跟我们一起奋斗,这也给予我们很大的信心。”

10月31日晚,69岁的陈老伯因“突发右侧肢体偏瘫近2个小时入院”,被诊断为脑栓塞,由于患者病情复杂,不仅患有高血压、心房颤动且为肺癌术后,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,不能行静脉溶栓治疗,只能取出患者大脑中的血栓,难度极大。棘手的病情、复杂的操作并没有让这群青年医生知难而退,褚小朋闻讯赶至,在上级专家以及二人的配合之下,通过中间导管辅助取栓技术(Solumbra技术)和钳夹取栓技术将血栓成功取出。术后患者神志转清,右侧肢体乏力逐步恢复。

孔子曰:“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”私下里的好兄弟,工作中的好战友,尽管不在同一病区,但他们仍然相互学习、相互鼓励,在医学的道路上共同探索,共同进步。

韩长鸣:“科室协力,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!”

在同事眼中,韩长鸣不仅能吃苦,也肯钻研。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时,他身穿铅衣在导管室内连续10多个小时是常态,经常出了手术室后,全身湿透,需要扶着墙才能走路。回院后,韩长鸣更是不断钻研,在神经介入领域攻坚克难,一心扑在患者身上。11月4日,一位87岁高龄的大爷因脑梗死入院,术前共发生两次急性脑梗塞,病情危急。由于患者还患有缓慢性心房颤动,给手术增加了不少的难度,术中需高度注意患者心率下降和血压不稳情况。韩长鸣、高峰等为其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,术后患者神经专科症状体征改善非常明显。

“每次抢救病人的时候,科室总是我们强大的后盾,有好多次,内科主任仇圣刚都特地赶到科室,协调人员,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。”韩长鸣说,这一切的付出让他觉得十分值得,“当看到患者瘫着进来,走着出去时,我的内心是十分激动和欣喜的。”

医生也是普通人,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服务更多的患者,尽管平时很忙,韩长鸣还是通过跑步强身健体。对于未来,韩长鸣希望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,建立起更加专业的卒中中心团队,完善绿色通道,让更多的患者受益。

当患者的生命出现危险时,这群年轻医生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面前;当遇到重症难症时,他们敢闯会拼从不退缩。其实 ,脱下医生的白大褂,他们也是孩子的父亲,是妻子的丈夫,是父母的儿子;但,只要穿上这身衣裳,他们则变身为战士,与病魔斗争,同死神赛跑。神经介入之路道阻且长,吾院之青年医生定将溯流勇上,用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为百姓健康铺路架桥,为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。

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 2019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苏ICP备08117170号-1